账号登录 X
两周内自动登录 立即注册
报告中心
Report Center
首页  >  最热报告 >  专家观点综述 (一)中非经贸西湖论坛暨首届浙商对非经贸合作论坛

专家观点综述 (一)中非经贸西湖论坛暨首届浙商对非经贸合作论坛

 作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2-01
 浏览量:2147
【摘要】

20221118日,2022中非经贸西湖论坛暨首届浙商对非经贸合作论坛在杭州西子湖畔隆重举行,本次大会以“中非新时代  经贸新模式  浙商新机会”为主题,通过高水平的智库分享和智慧碰撞,在杭州掀起一场中非经贸合作的高端论道、浙商创新行非洲的头脑风暴。

新形势下,中非经贸合作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来自全国各地8位中非经贸领域的资深专家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进行了互动和主题演讲,从不同的视角来分享中非经贸的热点议题,为新形势下中非经贸合作提供新的思路。  

图片 刘鸿武

教育部长江学者、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做了政治强、经贸实、人文深:中国地方对非合作的浙江模式的主题演说。他指出,中非合作是一个非常具有中国外交特色的合作领域。浙江省之所以走在对非合作的全国前列,是因为上至省里的领导,下到基层的乡镇长,他们对于拓展对外合作都有很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浙江省这方面积累了很好的经验,地方政府像金华市、义乌市都是做得非常出色的。这是第一点,政治强。二是经贸实,浙江省对非合作真正的主流主体就是企业,经贸是第一位的。浙江的经贸合作有几个特点,国企、民企可以说是齐头并进 。既有我们的国企在海外、在非洲拓展,承担国家的重大项目; 又有千千万万的民企以自己的拼搏精神,和勤劳智慧、闯天下的勇气,在非洲各个国家遍地开花。浙江的纺织、医疗器械、建材、基建,出口体量都是很大的。

刘鸿武教授也强调贸易市场还是要以市场为主体,遵循贸易规则。中国的对非经贸合作,要可持续性、要惠及民生,要能够普惠,也要走市场的道路,让中小企业到非洲去打拼。政府可做一些扶持,提供一些政策便利,在金融支持、风险控制、安全等方面做一些工作。 三是人文深,浙江与非洲几十个国家的民间交流和人文交流是做得比较扎实、深入的。中国和非洲的合作是惠及民生的。我们是义利兼顾,以义为先,义利并行。特别讲究真实情感,就是带着一腔对非洲兄弟姐妹的情感,去非洲拓展,去欣赏非洲、走入非洲。我们要有非洲情怀,以人文交流情感为先。包括教育培训、人文交流、智库建设、留学生的培养,还有派相关人员赴非洲调研、学习、交流。刘鸿武用鱼塘/池塘理论做了概括总结,浙江对非合作的池塘模式。政治互信就是建了一个鱼塘,经贸合作就是鱼塘里面的池鱼,水池里面的鱼要让它长起来,人文交流就是池水,就是空气。这三者相互促进、相互转换,就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氛围,形成了独特的对非合作浙江式。

 图片 俞子荣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俞子荣研究员演讲的主题是 构建有利于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他首先回顾当前中非贸易合作的基本情况,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疫情进一步加速了国际格局的变化。中非贸易经受住了考验,彰显出强劲的韧性。中国已经连续13年稳居非洲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而且中非贸易互补性强,中国对非洲出口以机电产品、日用品、纺织品原料、金属制品等为主,中国从非洲进口主要有矿产品、金属以及农产品等,中国已经成为非洲农产品出口的第二大目的地。

俞子荣接着分析了制约当前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如中非贸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自非洲进口面临的关税及市场准入,对非出口面临的非关税壁垒,非洲国家的外汇短缺,以及对非经贸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根据这些难点,他提出了促进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提出五点政策建议一是适时推进中非双边的自贸协定谈判;二是破解中非贸易中的非关税壁垒障碍,建议在WTO框架内继续加大对非洲,特别是最不发达国家单向贸易优惠支持力度;三是加速中非贸易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四是鼓励金融机构为中非贸易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服务;五是引导中国企业扩大对非投资,以投资带动贸易。  

图片  姚桂梅

中国非洲研究院南非研究中心主任姚桂梅研究员的主旨演讲是中非经贸合作的挑战及前景分析。姚桂梅认为,中非经贸合作首先是互利双赢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中国和非洲的发展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但是,她也提出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的风险有所提升,双边合作正处于转型发展,非洲处于发展道路的探索期,国际对非合作也是处于一个加大合作的调整期,三期叠加的复杂环境,再加上风云诡谲的国际形势,还有疫情、俄乌冲突,使得中非经贸合作面临了很多的挑战。虽然如此,非洲的资源和人口潜力优势并没有消失。从长远来看,非洲大市场的需求和消费能力有现实和潜在的基础,而且非洲54个国家发展多元性,它的可塑性非常强,可挖掘的空间也很大。

姚桂梅建议要从政府和企业的两个层面、双轨的层面来进行强化高质量的发展。政府层面要坚持全局性的观念,重点关注非洲一体化融合市场,环保数字产业等新兴业态,以及大型城市、产业集群和经济走廊的形成建设,统筹合作与发展,继续探索 “中非+第三方的合作模式” 和营造开放性多维度的对非合作方式等。而企业层面则要做好自身的风险防控,比如购买商业保险,并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要坚持底线思维,加强企业合规建设。处理好跟东道国利益攸关方的关系,构建广泛的非洲民意支持基础。提升经济财富的同时,提高社会地位,保持可持续性长远发展。  

图片王晓勇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秘书长王晓勇先生的演讲主题是投资转型中的重启和搭建——中国企业投资非洲的平台和业态” 。涉及到非洲投资建设重启的特点与挑战,服务非洲投资重启的平台建设。根据官方的数据,以及中非民间商会的调研显示,中国企业在非投资分别在地区、行业、合作、产业链和经营模式方面,有了五个可喜的变化的趋势。与贸易集中度相对较高的特点相比,对非投资在区域分布上更加广泛,在行业分布上显得更加的多元,合作方式上企业家们、企业的协调比过去明显增多。而在产业链的角度上来讲,更多的企业的行业和产品迈步高端。经营模式上我们能够看到,更多的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主动追求双赢和多赢。

然而,对非投资也面临着六个挑战:1、非洲部分地区营商环境恶化;2、部分地区安全风险上升;3、企业投资建设和经营成本增加。4、融资难、融资贵、资金出境难;5、市场竞争压力增大,收益预期降低;6、企业跨国经营管理能力存在短板。20228月30日,在首届民营企业攻坚“一带一路”峰会上,中非民间投资促进平台正式设立。商会平台重点地在三个层面开展工作,第一个是配合好全国工商联、外交部和商务部部级协调层面上的工作;第二个是加强与各地方、各省市政府、包括服务平台、贸促会、国际商会的合作和交流,做好资源协同;三是重点在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和投资基金三个方面作出努力,做好融商、融资、融智三方面的工作。为破解难题、为中非民间的经贸交流以及企业投资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图片梅波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发展合作研究院院长黄梅波教授做了题为非洲数字金融发展与中非合作的主旨演讲,从非洲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作用、进展以及面临的挑战与合作的路径进行分享。她指出非银行机构正引领非洲金融数字化,移动运营商率先提供了数字金融服务。在非洲移动钱包的服务机构的增速远远超过商业银行的机构,特别是东非、西非。非洲移动钱包用户数、交易额的增长非常快。数字信贷成为非洲重要的融资渠道,主要服务于家庭用户也包括企业。银行类金融机构在竞争中也逐步加快了数字化进程。数字交易中,占比较大的还是零售业务,南部非洲国家数字金融整个相对来说交易额比较大。非洲数字金融的主要的作用就是移动和数字技术促进了非洲特别是东非和西非金融的普惠性。中国在促进非洲的数字经济发展,以及数字金融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础设施上,同时积极参与非洲数字金融投资,中国头部金融科技公司都已经进入非洲数字金融市场,包括微信、支付宝、银联国际、华为。

但是,黄梅波教授同时也提醒到非洲金融基础设施仍然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包括了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低、光纤的普及率低,数字中心缺乏;监管发展缓慢,监管环境不稳定;人才缺乏、员工忠诚度不高。中非数字金融合作进一步发展的路径,一方面是进一步的参与非洲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移动互联网、光纤、宽带和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二是促进非洲金融机构或者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它的数字金融的产品创新,扩大金融服务类别;三是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网络安全需求便于网络监管的产品,为数字金融公司提供一站式网络安全产品;最后是加大培训,提高员工忠诚度,了解文化差异,加快员工之间文化融合。 

图片肖皓

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湖南大学经贸学院肖皓教授的主题演讲是不确定条件下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 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中非经贸合作如何逆势突围,肖教授结合理论和实际,提出了应对中非经贸合作部确定的基本逻辑和发展思路。他指出中非经贸合作前景非常广阔,但不确定性却日益上升,主要有政治关系不确定性,包括内部自身的稳定性以及大选年的动荡性,外部国际社会的影响;从经营增长的角度看,非洲虽有人口和资源优势,但并没有达到一个稳态的增长节;另外是文化法律政策不熟悉;还有大国博弈影响的脆弱性。

肖皓教授强调我们要从不确定中识别确定性的东西,比如人口的增长,发展的空间潜力,以及中非经贸的深度与广度。中非合作外交对发展经贸是很有帮助的,对非援助规模的提升对贸易的提升有着非常显著的效应。非洲农产品的供给端商品化率低,出口的市场准入,关税需突破,还有品牌认知不够。中非之间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如数字经济方面。对此,他提出几点建议,一是要对风险本身进行一个更清晰的识别,要从“灰犀牛”的规律性事件中和“黑天鹅”的小概率事件中找到里面所蕴含的一些规律。第二要建立确定性的思维,从合作共赢中间找到经济利益和非经济利益,完成优势互补,找大势所趋的合作,从系统思维之间厘清关系。在政治互信上,深化外交关系;作为南南合作,要优化合作模式,从非洲国家“循环”格局中找到新机会,探索新模式,像农业合作方面,袁氏种业(粮食安全-多种合作模式-辐射带动)就走得很好;信息充分:通过提升认识减少不确定性;还有增强黏性,在数字经济/贸易、技术性贸易,以及货币结算领域更深度融合。从而为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寻求突破口。   

图片  刘继森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继森教授做了题为中非经贸合作的广东实践的主旨演讲。他为企业家们分析了中非合作的九项工程当中蕴含的新机遇,粤非经贸合作中的一些做法和特色。九项工程包括卫生健康、减贫惠农、贸易促进、投资驱动、数字创新、绿色发展、 能力建设、人文交流、平安安全工程等。要考虑如何将我们的技术和装备向非洲转移,将非洲的资源优势转化为财富的优势;如何构建新型开放体系,开展产能合作;随着非洲数字经济兴起,如何推进跨境电商、直播带货,建设智慧城市;推动环保产业(水污染、城市垃圾处理),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加强中文与职业技术教育,结合人才培养与劳务外派;怎样通过人文引领、科技助力、实现产业落地;怎样保护中国商人(国企和民企)在海外的利益等等。

刘继森教授也介绍了广东对非的几个品牌性活动,一是积极参与和主办对非投资论坛;二是开拓中小企业合作机会(中博会);三是加强教育、文化和青少年交流(中非青年大联欢)。广东对非经贸合作特色是积极拓展建立产业园;民营企业唱主角,覆盖了非常多的种类;粤非双向互动,利用广州的总领馆比较多的优势,发挥非洲总领馆和非洲商会的作用,在贸易和投资方面都是双向的合作;省市联动,非洲已成为佛山第二大贸易伙伴。企业界如广东世能集团,传音手机、森大贸易,英利集团,科达制造等等都做得很成功;中辰国际集团总结出走进非洲的方法:技术指导借船出海、承接工程乘船出海、开发客源驾船出海、培育力量造船出海、整合资源拼船出海。在未来前景合作重点方面,刘继森教授建议推动广东制造业与非洲工业化融合与转型升级;要推动中非合作减贫惠农工程,加快广东农业技术向非洲转移;推动中非合作“能力提升工程”,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推动数字经济助力非洲跨越式发展。

图片  赵浩兴

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浙商研究院副院长赵浩兴教授最后做了主题为 对非经贸合作创新发展的浙商案例 的演讲。浙江在中非贸易额中占了15%对非经贸的浙江模式已然成形,那就是以高层交往为引领,平台为载体,民营经济为主导。 浙商拥有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讲尽千言万语、费尽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赵浩兴教授指出浙商是最早走进非洲的团体之一,今形成了  勇闯天涯赴非早、深入全非覆盖广、工贸农旅产业多、学研产创系统全、专精特优模式新、地方各级参与深的六大特点。他总结了浙商走进非洲的六大模式: 制造基地、产业园区、本土营销、代理销售、跨境电商、授人以渔。包括“中非桥”在内的一批企业,开始帮助非洲青年创业“拉非客”品牌受到了商务部、外交部领导的高度认可, 也为浙江品牌走出去和非洲产品走进中国,做了有益的尝试。浙江制造业走进非洲案例很多,华友钴业把社会责任作为我们中国企业、浙江企业走出去的一个核心万邦德既在温岭建产业园,又在非洲建产业园,叫双国双园体系; 天时集团在贝宁成立贝宁中心,真正构建当地本土化的商贸营销体系。“好望计划”团结一帮在非洲的浙商和当地青年, 打造浙江品牌走出去的本土化力量。“非洲好物”已经在浙江省商务厅设立非洲好物专柜,下一步将在全省超市布局。

浙商走进非洲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 主要体现在对非洲市场机与危认知不足、企业产品品牌及服务能力弱、民营企业综合抗风险能力弱、非洲本土运营人才紧缺、商行非洲市场供应链不完整、深耕非洲发展的模式创新弱等。对此, 赵浩兴教授建议要守正创新,走新的发展模式,包括“五流整合”的供应链系统化,把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五流整合”;“OMO融合”的商贸数字化,线上线下一盘棋融合发展;“社区深耕”的营销本土化; “立体互补”的园区生态化,尽快在非洲建立产业园区化的体系;“双向飞地”的产能互补化, 企业应该构建既在本地有制造业的集成中心,在非洲也有我们的营销集合中心。通过模式创新推动浙非经贸、中非经贸的高质量持续性发展。

编辑:  周霄飞   


上一篇:出海非洲·安哥拉|撒哈拉以南非洲第三大经济体
联系我们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教工路198号D座1楼
邮编:310018
E-mail:zfq@zhongfeiqiao.com
电话:(86)571-87655636
传真:(86)571-28877222
中非桥官方微信
友情链接:superova group南非版
浙ICP备17030177号    Copyright Notice © 2004 - 2018 zhongfeiqiao.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