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浙江工商大学承接的商务部 “一带一路” 国家中医传统文化研修班首站研学活动在浙江中医药大学成功举办。本次研修班的杭州行由浙商大中非经贸研究院,中非桥执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十多个国家三十多位医药卫生官员、教授专家参加了研学。出席参访活动的中方嘉宾有浙江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黄文秀,副校长吴承亮,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王颖;浙江工商大学中非经贸研究院院长赵浩兴教授,副院长周霄飞博士,中非桥迈克博士,李黎总监,郭玉娇主任等。另外,浙江省中医药文化研究院人员,在校“一带一路” 国家来华留学生代表,以及相关医药企业代表也参加了此次活动。
吴承亮副校长代表浙江中医药大学对研修班的代表和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了热忱的欢迎。浙江中医药大学是浙江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共建的省重点高校。学校弘扬“大医精诚、锐意创新”的精神,致力于建设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历来重视推动中医药的海外传播,在突尼斯有海外分校,在罗马尼亚、以色列、白俄罗斯、新西兰建有海外中医药中心。这次“一带一路”国家医药卫生部门代表的来访研学是个非常好的国际交流机会。
赵浩兴教授代表浙江接待方热烈欢迎研修班学员的到来。浙江工商大学是浙江省与商务部共建的高校,为进一步贯彻深化部校共建工作,服务国家对外发展大局,服务援外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浙江工商大学与商务部培训中心合作共建“商务部国际商务官员研修学院援外培训参观考察基地”。赵浩兴教授指出中医药班是今年第一个合作的来杭研修班,我们要当好东道主,推动商务部研修学院与浙江高校,浙江企业的沟通合作。中医药不仅是文化,也是科学,而且也是产业。浙江工商大学在国际经贸合作,中非经贸交流方面特色鲜明,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双向合作机会很多,希望浙江的中医药能更积极地走向海外,同时也引进好的医药人才与产品,推动产业互动发展。最后,赵浩兴教授希望来访学员嘉宾们在浙期间能学好、考察好、生活好。一日来浙江,终生浙江情。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带一路”中医药交流的友谊之桥。
浙江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王颖作精彩的报告
浙江中医药大学黄在委老师作“从人体穴位看中医的发展” 主题讲座
来自斯里兰卡卫生部学员代表 Dilip发言
认真学习听讲的学员
学员老师互动问答0:30
午后,研修班学员们来到了位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浙江中医药在中国科技史和中外医药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浙江中医药博物馆是浙江省来华留学生中医文化教育基地,弘扬中医药文化和普及中医药知识的重要平台,现已成为传承浙派中医、展示中药资源的重要基地。一进大门,学员们就被巨大的人体经络模型、八卦图、和大厅天花板上方的星象图所吸引。从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变迁,到中医药的文化渊源,还有药材、药房的介绍,博物馆在各楼层都做了精心设计布局。馆里展示的药材标本有老浙八味如白术、白芍、浙贝母、杭白菊,也有新浙八味如灵芝、西红花、衢枳壳、三叶青、铁皮石斛等等。浙江中医药界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丸散膏丹、丹浆栓片的美谈更让学员们领略了中医药的魅力,又上了生动的一课。
参观浙江中医药博物馆
探讨草本植物的药学应用
下午,研修班学员们来到河坊街考察杭州古街区文化,特别参观了著名的 “江南药王” 胡庆余堂。胡庆余堂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由晚清 “红顶商人” 胡雪岩为 “济世于民” 开始筹建,位于吴山脚下。药店以宋代皇家的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选用历朝历代的验方,以研制成药著称于世。庆余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四百多种,古到今来为中外人士所喜用。它和北京的同仁堂并称为中国著名的南北两家国药老店。“采办务真,修制务精”,“戒欺” 是胡庆余堂享誉百年的立业之本。
学员在河坊街胡庆余堂国药号留影
参观胡庆余堂博物馆
参观位于鼓楼古城墙附近的南宋书房
南宋书房包括宋韵⽂化相关图书的集中展示中⼼、艺术与考古及历史⽅向的主题⽂化⼤讲堂(特别是宋韵⽂化各类讲座活动)、宋韵主题⽂创产品的研发及全⽹(线上线下)销售、宋韵⽂化主题出版(融媒体形态)、宋韵主题邮局、新形态传播等六种功能。南宋书房图书品类涵盖历史、⽂化、⺠俗、军事、教育、思想、建筑、医药等,包括⼤量宋韵⽂化普及类读本及部分历代古籍影印本。
6月3日上午,学员来到梅家坞体验龙井乡村茶文化
6月3日下午,学员们来到美丽的西子湖畔,感受丰富多彩的西湖世界自然遗产文化
青山绿水间的释放,国际友人们更加爱上了浙江杭州,爱上了中国这片土地。尽管研修班活动告一段落,但中医药文化已然生根发芽,我们期待今后的更多互动,共同推动优秀的医药文化传播,造福于更广大的各国各地区黎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