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已蔓延至中国所有省份和全球多个国家。除健康后果外,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的潜在影响使广大投资者深感忧虑。
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认为,此次疫情有可能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但短暂的冲击”。2003年中国爆发“非典”疫情时,可以说对全球经济的冲击比较轻微。此次新冠病毒传播速度甚于“非典”,可能对此前已因中美贸易紧张局势而放缓的中国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并且,17年间全球经济环境已发生深刻变革,中国经济占全球GDP的比重已蹿升至1/5。如果世界经济为之动摇,那么以中国作为主要贸易伙伴的非洲国家将在若干关键领域面临风险。
一是出口将愈发脆弱。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包括木材、石油、农产品在内的许多产品均需进口,非洲正是重要的来源地。中国同非洲贸易关系十分活跃,2019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2087亿美元。尽管逆差有所扩大(177亿美元),但非洲仍向中国出口了大量商品。
实际上,非洲经济高度依赖原材料出口,特别是面向中国,这使得非洲各国特别容易受到中国疫情的影响。目前中国多个城市处于戒备和隔离状态,受困于家中的数千万消费者担心医疗费用发生爆炸式增长,短期内或导致消费支出和经济活动下降,其后果就是以原材料为主的中国自非洲进口规模大幅缩水。
农产品行业首当其冲,诸如纳米比亚牛肉、卢旺达咖啡、肯尼亚茶叶和南非柑橘等非洲农产品或遭冷遇。石油行业的情况也不乐观,高盛(Goldman Sachs)研究发现,未来一段时间内石油的每日需求量可能减少26万桶,这意味着每桶石油价格将下降3美元;另外由于往返中国的旅客流量降低,飞机燃油消耗也会随之走低,因此苏丹、安哥拉等原油主要出口国短期内情况不妙。
二是旅游业或遭重创。中国有超过1.5亿的度假旅游者,占全球旅游支出的1/5以上。中国游客对非洲的兴趣也正与日俱增,2017年有80万中国人赴非洲旅行,而该年度非洲旅客接待量上涨了7%,中国游客可谓功不可没。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的数据,2016年旅游业为非洲GDP贡献了约1080亿美元(占非洲GDP总量7.1%),预计到2027年贡献量将升至1785亿美元(占非洲GDP总量7.3%);2016年旅游业创造直接和间接就业岗位1570万个,到2027年将增至2230万个,这将带动更多女性和青年人进入职场。
面对这笔“天降之财”,近年来非洲国家推出多项新战略以充分利用中国旅游市场。中非之间已建立多条直飞航线,以此刺激非洲大陆在休闲和商旅方面有更大作为。2019年6月,中国南方航空在内罗毕和长沙之间开通直航,同年卢旺达航空也宣布启动直通广州的航线。根据新闻网站Quartz的数据,十年来中非之间航班数量猛增630%,从每天不到1班增加到每天平均7班。如埃塞俄比亚航空,仅其一家就提供了中非之间近一半的航空服务。在华非洲留学生人数的大幅增加也造就了空中交通的繁荣局面。
不幸的是,新冠肺炎的传播导致许多往返中国的航班遭到停飞,未来一段时间多个非洲国家可能跟进采取类似措施。